韩国人在西安的幸福生活
1300多年前的初唐,高句丽使者带着和平的意愿来到长安城缔结友好;新罗王孙圆测和尚曾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,在长安修行;即便是近代,韩国抗日光复军曾在西安活动,其司令部一度设在城南杜曲镇。
2014年5月9日,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(中国)半导体有限公司高端存储芯片项目在西安高新区正式投产,进一步加大了西安与韩国的经贸合作。在三星项目建设中,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来到西安定居、工作,韩国留学生、侨民的人数也比以前增长了一倍以上。未来2至3年内,将会有5000至10000名韩国人在西安定居。西安将成为中国西部城市中韩国侨民最多的城市。
如果不开口说话,55岁的韩国人朴钟大与众多的西安市民没有两样,他知道最美味的火锅一定藏在某个巷子的深处,而非街头的大众品牌;他喜欢叫上三五好友在夜市上喝喝酒,聊聊天;更多的时候,他会像普通的西安人一样,沏上一壶茶,静静地看书,过起了西安人的生活。
这位掌握4国语言,曾经在东京、横滨开过餐馆的韩国人坦言,西安是他最喜欢的地方,古朴、厚重中不乏现代感。更重要的是,这里的遍地商机也让他“乐不思韩”,刚开了一年的韩国餐馆,今年准备开分店了。
高新区有条“韩国街”
生意火爆让淘金者惊讶
“安尼用哈斯诶哟(韩语:你好)”只要你走进高新区绿地世纪城小区的“韩国街”,服务员都会用韩语跟每个进店的客人打着招呼,即便知道客人是中国人,他们还是用标准的“韩式服务”示人。在这里,国界被韩语标识的霓虹灯、地道的韩国菜肴以及卡拉OK中满屏韩语歌曲所笼罩,恍如身处韩国某地,周围看似穿着和中国人一样的消费者冷不丁冒出几句韩语,让人很难分清身份。唯一将人拉回现实的是,这里使用的都是人民币而非韩元。“首尔流行的东西,3天内就可以来到这里!”一位韩国酒吧老板自豪地说。
朴钟大的餐馆在这条街的东头,门匾上用韩语和汉语标示“江南”,“之所以起这个名字,因为我家就是首尔江南区的,算是对家乡的怀念吧!”朴钟大说。店里的醒目位置被《来自星星的你》的男主角金秀贤巨幅海报所占据,不大的店面里按照首尔当地餐馆“原汁原味”摆放着。接受记者采访时,恰逢周二,店里并没有太多的客人,朴钟大抓紧时间看着中文教材,努力提高中文水平。
周末时候,朴钟大几乎没有一刻休息时间,由于排队吃饭的客人过多,8个服务员根本忙不过来,以至于朴钟大不得不当起了服务员,为客人点餐送餐。
这样的火爆场景在韩国国内很少碰见,即便是他在日本开店时生意最火时也没有这样的场面,“中国市场太大了,只要用心去做,一定会有回报的!”朴钟大说。
在朴钟大餐馆对面,是51岁的金美英经营的超市书吧,这位同样来自首尔的韩国人将时下韩国最流行的消费方式引进过来:240平方米的店面中,前半部分经营着200多种韩国原装进口商品,后半部分则变身书吧,墙上贴满韩语电影海报,营造出特有的文化氛围。4500多本韩文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,供人免费阅读,口渴时还可以点一杯咖啡或者韩国花茶。
金美英说,这些韩国原装书籍从韩国空运过来,仅运费就花了13万元。极富韩国特色的环境,吸引了不少在西安工作留学的韩国人来此消费,也成为周围西安居民聊天会客的场所。
来此淘金的韩国人远不止这些。据统计,“韩国街”上开业的以韩国为主题的商业业态多达四五十家,并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,与此同时在周边小区居住的韩国人也逐年增加,形成了西安的“韩国城”。有网友评价说,这里将成为西安的“望京”,成为最早进入国际化社区的区域。
事实上,仅仅两年前,这里还是西安普通的居民社区,之所以能发展成现在的“韩国街”,正是因为有三星项目的引进,随着“三星效应”的持续发酵,靠近三星工业园区的紫微田园都市小区、逸翠园等小区逐渐成为韩国人聚集的地方。
一位韩国餐馆老板的感受
“西安人的消费能力非常强”
“两年前来的时候,这里真的有点差,路灯也不亮,周围环境也不太好!”回忆起刚开始在“韩国街”的创业情景,朴钟大这样说。这位掌握中日韩英四国语言并在中日韩都做过生意的韩国人坦言,中国的市场最大,也最有前景。
来西安之前,朴钟大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,他在40岁之前一直在韩国一家贸易公司上班,20多年的职场生涯让他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的总经理。2002年,厌倦了企业工作的他辞职来到上海学习中文。一年后,朴钟大在上海开办了贸易公司,做韩国服装生意,由于缺乏经验,他的公司开了不到一年就关门了。
2004年,受朋友的邀请,朴钟大到日本东京开韩国料理餐馆,因为价格公道、味道正宗,很快在当地扎根,随后他将女儿、妻子接到日本生活。
本文来自:杭州韩语
本文来自:西安韩语培训